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梅迪奇效應-跨領域思考的技術 (上)

為什麼要介紹這本書?

科技教父 Kevin Kelly 提到「效率就交給機器,創造是人類的事
AI可以把單一面向且有明顯規則的工作處理得比人類還好
但我們能多面向的學習與創造
簡言之,AI是單一領域的贏家
人類則可以是跨領域的贏家
這本書讓你有機會成為未來的贏家
教導你如何有效跨領域並產出大量新構想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本書似乎已絕版,但我覺得書中的想法很值得推廣
因此想跟大家介紹這本書。

什麼是梅迪奇效應?

異場域碰撞之下產生出大量的新構想稱為梅迪奇效應
(梅迪奇是十五世紀的銀行家族,他們投注資金給科學家與藝術家等,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推手)
異場域碰撞指的就是跨領域的觀念交錯在一起。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身專業領域的創新多半屬於方向性觀念
意即做小幅度的修正與更新,像是儀器的精準度提升。
跨域觀念則是指從單一領域的觀念延伸或連結到另一領域的觀念
例如將整年恆溫的白蟻窩轉化成大樓設計->東門大廈 (仿生設計)
整本書就是引導我們學習跨域觀念的產生
但在跨出去之前,我們會遇到一個惱人的障礙

你知道人的大腦很懶嗎?-談談聯想障礙

這不是醫學名詞,是作者提出的一個概念
一個例子:
蘇珊現年28歲、單身、個性直率又聰明。她主修生物學,輔修公共政策。
從學生時期開始,她就十分關心永續發展、全球暖化等議題。
她在政治上相當活躍,下列哪一說法比較可能是正確的?
ㄧ、蘇珊是辦公室經理人
二、蘇珊是辦公室經理人,在環保運動上相當活躍。
你選哪一個?
答案是第一個
另一個更簡明的例子
ㄧ、蘋果是綠色的
二、蘋果是綠色的,又很昂貴
那一個敘述比較可能是正確?
答案更明顯了吧?

第一個例子會選錯是因為裡面有較多關鍵字促使你連結到第二選項
但純粹就機率上來說,第一個選項可能性較高。 

聯想障礙用更精準的詞來講接近「快思」
我們的腦會選擇走最簡單的路,來快速判斷並採取行動,在原始生活的情境中這非常有效。
但為了要能有跨域創新的觀念產生,我們必須練習打破聯想障礙

如何打破聯想障礙?

長期練習的兩個方式 
1.接觸不同文化 (旅遊或是找個機會出國工作看看)
2.自學新領域 (Ex目前有許多線上課程,大家可以多方嘗試看看)
短期練習的兩個方式
1.扭轉假設 (Ex餐廳要有菜單轉成無菜單餐廳,或是記不住餐點的失智服務生
2.採取多重觀點 (切換自己的角色,Ex想像自己為畢卡索設計家具、房子?)

提高碰撞組合

打破上述障礙,會讓我們的態度與觀念更為開放
要如何更進一步碰撞出好的構想呢?
有三個方向可以努力

  • 職能多元化 
  • 三教九流跟各類人互動
  • 尋找異場域碰撞
職能多元化意味著在不同工作、計畫或嗜好之間遊走與變化
書中舉的例子是《沙丘魔堡》的作者-法蘭克·赫伯特
(
曾任電台播報員、潛水採蠔人、野外求生教練、編輯與記者等工作。)
多元的工作生涯成為他寫作的養分。
那單一職涯的我們能怎麼做呢?
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計畫與紀錄
以我個人生活為例,進行減重計畫時
剛好在研讀投資書籍與上投資課程
在學習與體悟的過程中漸漸發現運動與投資有相呼應之處
讓我覺得十分有意思!


三教九流跟各類人互動以現在的話來說,我覺得是走出「同溫層」與走出「象牙塔」
同溫層是
網路社群媒體演算法所造成的,它會推播你平時較有興趣內容或對象。
長期浸淫在社群媒體,你的版面都將是單一的角度與聲音。
所以我個人會點擊不同面向的粉絲專頁來刺激思考。
在書中舉的一個反例是,面試時許多面試官認為自己是有多年經驗所以可以一眼辨認出好的人選。但根據事後的統計與分析,面試人只是選擇了跟自己較為有共通點的人選,長久下來公司裡的人只會充滿著類似的人,也難怪無法創新與進步。
再來談談走出象牙塔。
專業領域容易成為一個象牙塔,會有自己的文化、規範與禁忌。
甚至連抱怨的內容都極為相似。要在同樣的地方尋找新構想,無疑是緣木求魚。
如果我們多接觸不同專業領域,前面提到的仿生設計就是一個絕妙的例子。

尋找異場域碰撞指的是你在不可能的地方尋找關係,然後看出這些關係的方向。
來看美國文學大師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如何為下一部小說構思新情節。
他會無意在字典裡找兩、三個字,然後設法把這些字串在一起,如果無法,就再找另外三個新字。
或是你可以嘗試「思想散步」。

當你有個初步的問題,卻在傳統的方式中碰壁,可以嘗試看看這個方法。
走在路上,撿拾或記錄你所注意到的人事物,散步回來後,寫下那些人事物的特性,

嘗試與你的問題連結在一起。藉此,你有機會找出新看法或方法來解決問題。
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工程師們想找出一個安全而有效的除冰法,來消除冰風暴期間電力輸線上的冰,卻處處碰壁。他們於是決定來一場「思想散步」,去旅館附近晃晃。結果一名工程師帶回一罐禮品店的蜂蜜
,他建議把蜂蜜瓶子放在每根電線桿的頂端,說這樣會吸引熊,熊爬上去找蜜,會使電線桿搖晃,把電線上的冰搖下來。利用震動的原則,他們想到讓直升機在電線上盤旋,把冰從電線上震下來。

以上涵蓋了本書一半的內容摘要
之後的精彩內容,我們留待下回分解
敬請期待!